跳脫鏡頭之外,走向表演新旅程 /卜學亮、屈中恆

Square

採訪編輯 / 汪宜儒

卜學亮與屈中恆是差了兩歲的處女座大叔,卜擅主持,還出過唱片,是「全方位藝人」;屈從電視、電影演員起家,也配音、主持,早些年,他們都是果陀的觀眾,坐在台下看,看出了興致,也動了演出的念頭,但機緣始終未到。

直至2009年《步步驚笑》,卜學亮終於如願,但不是很過癮,「當年看完《我要成名》後,很喜歡,我想的是跟果陀合作歌舞劇!」屈中恆加入果陀的時間則更晚,是2013年《搶錢的世界》。熱愛演戲的他,喜歡好劇本、享受每個角色長出血肉的過程,他坦言,舞台劇在這方面的條件好太多,也因此,「我對自己舞台劇表演的喜歡,多於影像上的演出。」

劇場的魅力所在

在卜學亮眼中,劇場迷人又挑戰人,「我們跟觀眾在同個空間、呼吸同個空氣,不是透過螢幕,那演出是一鏡到底啊。每個台下觀眾似乎都是導演,因為他可以選擇不看你。我其實最擔心大家不看我,那壓力很大,是自我挑戰,卻也很有成就感。你可以很清楚感覺到觀眾喜歡或不喜歡,可以聽到笑聲、哭聲,還有謝幕時,那當下立即回饋的聲音…是不同於電視的樂趣。」

屈中恆曾靠電影《純屬意外》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,也曾以電視劇《將軍令》獲金鐘獎影帝,他卻擺手說自己不是天才型演員,「我需要排練多次、需要很多溝通,但在電視或電影的拍攝,因為時間壓力往往無法,那些演出雖然可以準備,但往往就是自己想、自己看劇本,很多時候導演喊ok的鏡頭,卻不是我最滿意的,但沒辦法耽誤,無法再來一次;舞台劇不一樣,大家一起工作可以一起解決問題,找到方法後再往前走,角色的生成時間比較長。」

與不同導演工作的不同樂趣

卜學亮(以下簡稱亮):梁導是很淡定的人,沒太多情緒,抗壓性高,看起來沒在想什麼,但腦子一直動。你看他排戲時,前面永遠是擺一個平板、一個手機,看美國職棒、日本職棒,很多工,但一回到場上,又很清楚掌握到所有環節。而且他對聲音、音樂敏感,應該是有絕對音感的人吧。

至於楊導,他是老頑童啊!看過的戲比我們所有人多,但每次看戲、排戲,在他眼裡卻都像是第一次般的新鮮。但對於翻譯名詞,他很有堅持,需要不斷說服。

屈中恆(以下簡稱屈):楊導的英文程度太好、太有自信,所以對他翻譯的劇本有堅持啊。

對梁導一直是很莫名的尊敬,他真的話不多,但知道他有很多想法,合作的感覺很舒服,他信任演員,讓我們自己發揮,但在重要的劇情轉折處,他會適時提點,那重點會很清楚。

無法喊卡的舞台演出

亮:我們處女座,每次上陣一定都十足把握(驕傲),但,最難忘痛苦的,就是憋尿!要知道《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》只有我跟金老師兩個演員,沒有任何空檔讓我衝下去上廁所…我後來懂得在開演前控制飲水量,而且天氣冷不能喝太多,也不能喝咖啡。

屈:《誰家老婆上錯床》巡迴最終站,在新竹演演演,開始覺得腳怪怪的,本來以為是抽筋,後來發現不對,是拉傷,最後是整場戲跛著腳演完。

另一次也跟屎尿有關,《ART》,開場五分鐘後,我就想上大的,一直想著有什麼時間可以衝下去,邊想邊忍,忍到謝幕,曾國城還衝上來抱抱,抱什麼抱,我忍到滿頭大汗啊!

果陀演出中最難忘的角色

亮:每個角色都難忘(太官方了)

嗯,當然是《十四堂》啊,至今235場,說夢話都在說台詞了。

屈:我這輩子演過的舞台劇有三分之一都在果陀,只能說每個角色各有難度挑戰,讓我越來越喜歡劇場。(告白)

亮、屈:我們都想演《ART》,三個角色都想演。

舞台劇演員與影視演員的抉擇?

亮:我全方位藝人,不會想要分得那麼清楚,就算不同形式,也都是在表演範圍,我一直是喜歡不一樣嘗試的人,那可以累積經驗,豐富人生。說實話,現在這年紀也不怎麼考慮其他,主要是想做喜歡的事!

屈:(羨慕的眼神)我…如果我可以沒有經濟壓力,我還是喜歡待在劇場裡,但現實條件無法如願(咬手帕)我有四個女兒,還有一個非常時尚的老婆。

不過,這不表示我去拍電視或電影毫無樂趣,說到底,還是會因為好戲、好劇本感覺快樂。但我還是最喜歡劇場,只恨我到了40歲才進劇場啊。

對果陀的告白

亮:以前我帶給觀眾笑的經驗比較多,是果陀讓我學會怎麼讓觀眾哭。

屈:(想了很久)我希望每年都演果陀一齣戲。

影像來源 Godot Theatre